簡介
東晉文學家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有這樣一段話:“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一個漁夫隻身划船進入一山洞,發現一座桃源,這裡的居民男耕女織,大人小孩均參加勞動,沒有賦稅和徭役,人們的關係十分淳樸親切,到處是一遍安樂祥和的氣氛,與外面的世界隔絕。
世外桃源,原指的就是與現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境界。後也指環境幽靜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鬥爭的美好世界。
壩美,是壯語的音譯,意為“森林中的洞口”。
來到壩美,靠潺潺的溪水指路,溯流而上,就會看到一個狀若巨筆的石山(壩美村的入口)。只見這座“石筆山”的腹部開了一個巨大的石洞,洞上倒懸著無數如筍的石柱,成群的燕子正在四周翻飛盤旋,溪水便從這裡流出並形成飛瀑。
聆聽著瀑布發出的轟鳴聲,坐上晃晃悠悠的豬槽船,不一會兒就可來到洞中。
突然之間,洞外嘈雜的人聲、水流聲會完全消失,只剩下燕子發出時有時無的呢喃聲。當黑暗把人和豬槽船完全吞沒時,你會產生進入“時光隧道”的感覺:一個現代、嘈雜的外部世界消失了,一個古老、神奇的小村在等待著你。
主要景點
桃園洞
流傳千年的《 桃花源記》和桃花源詩中描述構想的世外桃源,是中國隱逸文化所嚮往的理想社會,歷代文化文人名士和布衣百姓在喧囂的塵世中尋覓能夠庇身隱逸的世外桃源,並以此理想的社會形態作為獨善其身的精神寄託,從流傳了千百年來的中國傳統隱逸文化看,在傳統文化中熔鑄成的世外桃源文化品牌蘊藏著巨大的歷史影響力和時代影響力,是現代旅遊發展的重要旅遊資源,而壩美村,不僅在自然環境上達到了形似,而且在人文環境中更達到了神似,這是一份天賜的珍貴的自然文化遺產,也是一份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
桃園洞,三明三暗的桃源洞是此行的亮點,這是進入世外桃源壩美的唯一入口,洞內有許多燕子和蝙蝠飛來飛去,洞高分別有100-300米,河道最深處有8米,洞內和河道里亂石嶙峋,有烏龜浮水、觀音望月等自然景觀。
湯那洞
壩美村子四面環山,不通公路,進出寨子主要靠村前村後兩個天然的石灰溶岩水洞,村民們要摸著岩壁趟水、撐竹筏、劃獨木舟、坐小船,經過幾公里長的幽暗的水洞才能進出。
湯那洞,不同於桃園洞的是,這裡的燈光五彩繽紛。
桃花島
清澈的河水從壩美的洞口流出後不久便在壩心分了個岔,左邊的稱“男河”,右邊的稱“女河”,中間天然的月牙狀的小島被寨里人叫“桃花島”,島上種滿了粉嫩的桃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壩美一直延續著一種古老的風俗——裸浴,每當夏日炎炎之時,勞作了一天的人們就會在夕陽下山之前,來到桃花島,分別下到“男河”、“女河”中,男女皆一絲不掛,天然沐浴,且相互之間絕不會越“雷池”一步。
獅子洞
洞裡面沒有水,洞口有犬牙交錯的石筍向下生長,猶如獅子張著大口,獅子洞也是由此而得名,一入洞是一個天然形成的空曠大廳,裡面石筍、石柱、石花形態各異。
地理位置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壩美鎮壩美村